振动传感器 2020-06-22 15:09 1065 0
近期,“新基建”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议题。新基建涉足七大领域,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与土木工程为主体的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在多产业、多技术深度融合方面体现出更多特性,随着“新基建”的实施,5G、3D/虚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将融合得更加紧密。感知技术无疑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所具有的关键共性技术。以“新基建”为契机,打造以感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生态。
传感器是“新基建”实施的关键环节
从新冠疫情阻击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转型需要依赖与数字化相关的基础产业,如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相关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基础产业的支撑。由此可见,以大数据中心、5G、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新基建”发展的核心。面向数据采集的传感器、无线传输数据的5G、人工智能计算为代表的智能计算将成为贯穿“新基建”全过程的基本要素。
在此情况下,感知技术无疑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实施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处于连接被测对象和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构成了系统信息输入的主要“窗口”,为系统提供着进行控制、处理、决策、执行所必须的原始信息,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传感器可谓是无处不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对象,也可以间接接触。许多控制系统功能往往因为控制对象的信息难以采集从而导致无法实现,成为系统技术发展与提升的一大障碍,也成为数据来源和采集以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
产业小散弱问题仍然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化未能受到高度重视,这与市场对传感器的巨大需求,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相匹配的。我国传感器企业多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存在工艺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缺乏产业化生产的基础条件。核心技术与产品停留在实验室或小批量生产的初级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国内有大约1700多家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不同程度地涉及传感器的研发、小批量生产制造。由于非专业、非主营传感器的企业比例较高,导致对传感器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占总数的5%,产品种类齐全的专业厂家不足3%。与国外相比,我国传感器企业在产品品质、工艺水平、生产装备、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新品研制落后近10年,产业化水平落后10-15年。
此外,国家政策关注度不够也是传感器产业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在国家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上没有将传感器产业提升到相应高度,并予以扶持培育,同时资源配置偏离行业发展需求。长此以往,使得产业分散、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和领军人才的引领,从而导致产业链不完整、产业融合与聚集度不高、产业空心化加重等问题。
突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匹配和关注度不够,同时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长期存在。整体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生产与检测水平较低。而工艺技术装备的投资需求较大,且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能力提升。这会直接影响科研和生产工艺技术整体能力提高,严重影响产业化进程。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科技研发与产业生产脱节。我国传感器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源集中在科研院所,而不在企业之中,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形成的科技成果缺乏转化的通道和桥梁,导致成果和产业化分离。加之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结合机制和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人才流动导向偏离,缺乏领军人物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首先是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人员偏少;其次是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批量化、实用性与传感器产业化偏离较大;再次是人才的流向不能流入多为中小企业的传感器企业当中。这些导致了人才的聚集度不高,缺乏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的培养和引领作用。
四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传感器产业技术含量较高,人才、技术密集,开发成本大于其他行业,企业负担过重,导致在同等高科技中享有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五是长期受到进口产品冲击。成熟传感器领域的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国内企业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价格方面缺乏竞争力,市场反应速度慢,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缺少规模效应等。此外,市场推广与产品销售成本过大,约束条件和要求过多,准入门槛偏高,也是传感器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制约因素。
打造数字产业以感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生态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传感器产业要想从发达国家获取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非常困难。因此,需要进行针对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制定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
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提升传感器产业战略地位,加强统筹规划,确定传感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企业并优先发展。设立传感器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激励中小企业开发专业性强、有特色的技术与产品,鼓励并推动中小企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其次,搭建并促进由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建立的行业技术研发、检测和标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传感器标准委员会,制定传感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建设。联合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支撑机构成立产业联盟。
最后,打造“双生态”产业环境,创建国际传感器产业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行业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学研结合,创造上下游整合契机。通过产业聚集、整合并购,在国内产业优势突出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打造技术产品特色明确、产业链完整、具有国际化市场能力的国际传感器产业园——中国“传感谷”,形成常态化支持与服务,集政、产、学、研、用、服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及行业整体能力的提升。目的在于使技术创新能够真正发挥效能,使产业真正形成特色,使该地区拥有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作者郭源生,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2020年11月5日-10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4.1B3-002• 以“创变每一天”为主题亮相进博会,全面展示
2020-10-19 1285 0
10月16日,以“网融万物,智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如期举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0工业互联网创新大会同期召开
2020-10-19 1250 0
由智能制造发展与应用大会(SMAS)主办,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承办,DUSA协办的智能制造行业盛会—“第三届智能制造发展与应用大会&rdq
2020-10-19 1348 0
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新松人敢于亮剑,承担国之重任,为中国实业代言。正如总裁曲道奎所言:新松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签下了荣誉生死状,“代表中国出场,只能成功,不能
2020-10-19 1301 0
作为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速,很多基于智慧物业平台的服务相继出现,智能门禁系统开始普及。01智能门禁系统,是
2020-10-19 1217 0
2020年10月16日,中国北京——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被誉为“ICT领域的达沃斯”的ICT中国2020高层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
2020-10-19 1252 0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